搜索 English

医院新闻

下肢辅助步行机让患者重新“走”起来

发布时间:2022-04-15
字号:
+ - 14

燕化医院康复大厅里,患者王大爷(化名)在康复医师余德进大夫和护工的帮助下从轮椅上缓缓起身,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的辅助下,“站”了起来,准备开始今天的康复训练。

68岁的王大爷是一位左侧偏瘫患者,因长期卧病在床,下肢肌肉渐渐萎缩,力量薄弱,失去独立行走能力。今威尼斯wns885566三月,为了防止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进一步萎缩,王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威尼斯wns885566康复医学科就医,寻求康复希望。康复团队针对患者病情,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入院以来,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到康复大厅,近期,他又结识了一位“新伙伴”——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

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采用非悬吊式腹、膝、臂三点固定方式,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患者在机器的辅助下负重站立,可避免因长期卧床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该机器通过使患者被动重复迈步,来诱发患者主动迈步,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能渐渐地感受到地面传给脚掌的厚实感,感受到在地面走路的真实性,这给不少截瘫、偏瘫患者点燃了康复的希望。患者通过不断地被动迈步,能很好地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加快代谢,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康复医护人员根据王大爷的身高、体型调设机器人,固定好位于腹、膝、臂的三处绑带,余德进医生还细心地为患者调整绑带与衣袖裤脚,使患者更舒适。准备工作就绪后,王大爷便开始了今天的户外“走步”康复训练。

春日阳光明媚,室外很暖和,余大夫先启动机器让王大爷在原地悬空踏步适应两分钟,然后调整机器使王大爷双脚落地,余大夫则推着机器带王大爷“走”到外面,感受春日的盎然生机,在外面的和煦阳光中完成了二十多分钟的训练。在“走路”过程中,余大夫也会尝试和王大爷进行言语沟通。据余大夫讲,王大爷有认知障碍,无法集中注意力,言语不清,刚开始很难沟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现在已经能间歇听懂别人对他说的话,并给出准确的回应。当被问及对自己未来康复的愿景,王大爷则回答:“有希望了。”

据了解,在此之前,有另一位截瘫患者对于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康复的反馈更加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由最开始的腰部以下无知无觉,到后来脚部着地会有“落地”的感觉传导上来,这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是极大的鼓舞。

目前,康复医学科平均每天会有6—7名患者通过使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进行康复训练。看着使用过“机器人”之后大家脸上的笑容,不难想象,在“下肢机器人”的助力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沐浴在阳光下,开开心心地站起来,轻轻松松地走起来。

撰稿:实习生侯新叶

阅读数: